九游会登录j9入口

教育部直属机关干部网络学院

教育部直属机关干部网络学院-九游会登录j9入口

来源:《教育时报》 发布时间:2014-11-11

  本报讯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落实中央《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深入持久、扎实细致地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工作长效化、常态化、科学化,教育部党组、共青团中央联合印发了《关于在各级各类学校推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长效机制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突出五个融入
  《意见》明确了推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长效机制建设的重要意义、指导思想和主要原则,着重提出从五个方面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教学和管理服务各环节。一是融入教育教学,形成各级学校有机衔接的课程教材和教育教学体系。二是融入社会实践,形成政府、学校、企业、社会共同参与的实践育人模式。三是融入文化育人,形成涵养优秀传统文化和校园文化品牌的培育机制。四是融入制度建设,形成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系列制度安排。五是融入研究传播,形成学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工作机制。

  研制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
  在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教学上,《意见》指出,研制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明确学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依据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建立和完善各学段、各学科课程教学有关标准,根据标准调整课程教材,构建各级学校有机衔接的课程教材体系。
  同时将修订德育、语文、历史教材。根据中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年龄特征,系统完善地落实国家主权意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民族团结教育等内容,融入课程标准、教材编写、考试评价之中。

  建立“实践育人共同体”
  在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实践上,《意见》提出建立完善师生志愿服务体系。成立全国和地方公益性教师志愿服务组织,协调指导教师志愿者开展活动。制订实施《学生志愿服务管理办法》,建立健全学生志愿服务工作体系、评价体系和保障体系,推动学雷锋志愿服务常态化。
  实施“实践育人共同体建设计划”。促进政府、学校、企业、社会等按照“目标共同、机制共建、资源共享、责任共担”原则建立实践育人共同体,整合各方资源、发挥集聚效应、推进深度融合,实现实践育人规范化管理、常态化服务、品牌化培育、项目化配置、信息化支撑、社会化运作。

  建设学生诚信档案
  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制度建设上,《意见》提出探索建设学生诚信档案。建立健全大学生诚信档案,签订学生校园诚信承诺书,涵盖学业诚信、学术诚信、经济诚信、就业诚信等内容,将诚信档案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测评的重要依据。加大对失信行为的约束和惩戒力度。构建各学段有机衔接的信用约束机制,分层推进诚信档案建设。
  《意见》强调将落实师德建设长效机制。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纳入教师教育课程体系,融入教师职前培养准入、职后培训管理全过程。全面落实《关于建立健全中小学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意见》和《关于建立健全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意见》,创新师德教育,加强师德宣传、健全师德考核、强化师德监督、注重师德激励、严格师德惩处,推动广大教师坚定理想信念、遵守职业道德、承担育人职责、永怀仁爱之心。

  重在管用和实效
  教育部思政司负责人指出,《意见》以建立管用、实效的长效机制为目标,重点在“融入”上下功夫。要求各地各校要根据学校实际制定具体实施办法,并将贯彻落实情况纳入干部考核考评和思想政治教育测评。教育部将不断总结基层好经验好做法,进一步进行梳理,编制出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典型案例汇编》,供各地各校借鉴。同时适时组织召开专题研讨会或现场推进会,研讨各地各校工作开展情况,总结、推广理论和实践成果。(时闻)

网站地图